大班幼兒將“設計圖紙“融入主題建構游戲的觀察與分析
——以《和諧社區》為例
湖南省人民政府直屬機關第二幼兒院 李媚
摘要:有效的主題建構游戲不僅可以促進幼兒創造力、動手能力的發展,還能促進幼兒合作能力、空間知覺等多方面的能力。本文采用觀察法、案例分析法,以大班實施的主題建構游戲《和諧社區》為例,闡述將大班主題建構游戲的活動環節調整為設計圖紙后進行搭建,筆者通過對大班建構游戲的觀察與分析,發現將設計圖紙融入主題建構游戲有助于幼兒有目的搭建,推進合作行為的發展,提升搭建技能,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幼兒創造力。針對以上情況,進行思考后提出了針對搭建水平不同的幼兒,教師可運用的可行性策略建議。
關鍵詞:設計圖紙 主題建構游戲 觀察與分析
主題建構游戲是建構游戲當中的一種重要形式,是幼兒圍繞某一主題使用多種材料進行搭建,如:積木、積塑等。1而大班幼兒動手能力和搭建經驗都有了一定的基礎,他們更加喜歡自主探索進行搭建或和同伴一起進行搭建。在支持幼兒的搭建游戲行為中,孔彩屏提出教師可以利用多樣化的材料提高幼兒的探索欲望。例如參照結構圖紙與搭建作品,促進幼兒從平面到立體構造的轉化。比照真實圖片,促進幼兒從單一到整體構造的轉化。2隨著大班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他們通常會先構思再進行搭建。教師作為幼兒游戲的支持者,關注到幼兒這一年齡特點后,將“設計圖紙”融入到建構游戲當中。通過觀察主題下幼兒的搭建情況,做好記錄并分析“設計圖紙”融入建構游戲后對幼兒的影響。
一、案例觀察與分析——大班主題建構《和諧社區》
![]() |
糖糖:快樂的花園
![]() |
糖糖、瀟瀟、辰辰:快樂的花園
圖1
觀察記錄:今天的搭建主題是《和諧社區》,教師播放了一段與社區建筑物相關的視頻并跟小朋友簡單的介紹了社區有些什么。在自主設計圖環節,糖糖根據主題設計了一個《快樂的花園》作品。花園是一般社區周邊或社區里有的設施,專門用于給人們散步、鍛煉等。如圖1糖糖獨自完成了圖紙的設計和介紹:這個快樂花園里有漂亮的城堡,還有桌子椅子,人們可以到里面休息喝茶,還可以看漂亮的花朵,這個(右側帶輪子)是花車,可以移動的。
搭建環節,糖糖把設計圖紙擺好,先開始搭建最左邊的城堡,她先用平鋪架空、壘高的方式一層層搭建城堡的房子,邊搭建邊看了看設計圖上城堡的高度。在一旁原本自己搭建的辰辰和瀟瀟走過來,提出跟糖糖一起搭建,并放棄了自己原來要搭建的事物。瀟瀟說:我來幫你拼這個吧!糖糖說:好,那你拼這個桌子,我和辰辰一起拼城堡。糖糖用兩個木條加上卡扣搭出了一個三角形的尖頂,完成了城堡搭建。繼續開始拼花車,辰辰發現用卡扣把木條拼好能拼出圓柱體,于是拼了兩個圓柱體做花車的車輪。瀟瀟用與糖糖之前搭建城堡相同的方式搭建好了亭子,并把卡扣擺放在木條上“這是喝茶的人”。而一旁的瀟瀟比劃著設計圖紙上桌子的造型,用平鋪壘高的方式搭好了桌子。瀟瀟搭完桌子后又搭建了一個亭子,造型與糖糖所搭的“城堡”差不多。糖糖看到說:“我的設計圖上沒有亭子,你不準建。“可是花園里本來就有亭子呀,沒有亭子就不會有桌子的。”瀟瀟說。“不行,我的設計圖上的花園沒有畫亭子,所以不能夠拼亭子。”說完就把瀟瀟的亭子拆掉了。瀟瀟拿著拼好的桌子跟糖糖、辰辰拼好的城堡花車放到一起,跟“設計圖紙”上保持一致的《快樂的花園》作品完成啦,三個小朋友把圖紙和搭建物放在一起,開心的喊老師過來拍照!
(一)“設計圖紙”能夠促進幼兒有目的的進行搭建。
先“設計圖紙”再進行搭建的形式,能夠讓幼兒提前進行構思,同時也可以幫助幼兒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搭建活動。1避免出現搭建時無目的、隨意觀望的現象出現。糖糖根據主題設計圖紙后,在搭建過程中根據設計圖紙的主體建筑開始運用木條和卡扣進行搭建。首先是城堡的搭建,根據設計圖紙上《快樂花園》出現的三個搭建物高度對比決定城堡的高度。從設計圖紙和搭建作品的匹配度看基本保持一致,搭建物中出現三個主建筑于繪畫作品上一樣。三個建筑分別的建筑特點不同,有尖頂、平頂,高度不一。案例中瀟瀟通過對比“設計圖紙”的造型依據已有經驗使用平鋪壘高搭建了平頂,而糖糖、辰辰通過卡扣與木條拼搭成穩固的三角形完成了尖頂設計,說明三名幼兒對于建筑特點比較關注,且對于其構造具有一定的認知經驗。在搭建過程中,三名幼兒都沒有停留、隨意觀望,一直認真的根據設計圖紙進行搭建。“當幼兒的內心具有明確的目的與構想時,在行動時就會非常的認真并且有效率”3。在搭建的最后環節,瀟瀟搭建了亭子但是被糖糖以與“設計圖紙”不符合拆掉了,說明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還是非常關注設計圖紙與最后呈現搭建作品的一致性的。這也說明在一定程度上“設計圖紙”能夠促進幼兒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搭建。
(二)“設計圖紙”能夠促進大班幼兒合作行為的發展。
大班主題建構游戲的開展形式為先設計圖紙后進行搭建,搭建場地寬闊沒有界限,幼兒可以自主搭建,也可以與同伴合作完成設計圖紙的搭建。案例中瀟瀟和辰辰被糖糖的設計作品吸引,主動加入其中,在此過程當中“設計圖紙”提供了幼兒合作交往的契機,使單獨游戲變成了合作游戲。而糖糖作為“設計圖紙”的設計者在搭建過程當中充當主要“組織者”,對三人任務進行簡單的分工,并指出要按照設計圖紙上的內容進行搭建。而辰辰和瀟瀟主要充當“實施者”身份,根據“設計圖紙”完成搭建。在此過程當中,提升了三名幼兒分工合作能力。
(三)“設計圖紙”能提升幼兒建構的技能,幫助幼兒在搭建中獲得成就感。
在主題建構中,搭建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建構條件,幼兒要實現將設計圖紙的內容搭建出來必須要掌握一定的建構技能,1將平面設計轉為立體搭建。在搭建過程當中,三名幼兒分別對比“設計圖紙”與搭建作品的一致性,所以關注到了尖頂、平頂的搭建,以及高度不一的設計。在互相分工搭建的過程當中,辰辰為了完成花車的輪子部分,探究卡扣與木條的更多搭建方法,最后探索出圓柱體的搭建技能。而瀟瀟觀察了糖糖與辰辰搭建的城堡的搭建技能后,開始自己嘗試用相同搭建方式搭建亭子,在此過程當中也使瀟瀟的搭建經驗有了一定發展。在“快樂的花園”的搭建過程中三名幼兒要比對設計圖紙上不同建筑的形狀特征,對建筑物的搭建方法和用到的木條、卡扣數量要做到心中有數,此過程也促進了幼兒手眼協調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最后,作品與“設計圖紙”保持的一致性,將平面的“設計圖紙”轉換為樂立體的搭建作品,使幼兒在搭建的過程當中也獲得了極大的自我滿足感和成就感。
(四)“設計圖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創造力的發展。
在《和諧社區》主題搭建中,發現幼兒對社區中常見的房子、花圃、亭子等關注較多,而對一些社區中鍛煉的娛樂設施如:大轉輪、倒立架、轉腰器等關注較少。同時也缺乏相關的繪畫和搭建經驗,由于是先設計在根據設計圖紙進行搭建,大部分幼兒不會搭建設計圖上沒有的東西。所以大部分幼兒會選擇根據自己的繪畫水平,設計能畫出來的事物,而由于繪畫技能不足,會下意識的選擇不設計一些畫起來比較難或者立體的事物,所以設計圖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創造力的發展。
在《快樂的花園》搭建中,瀟瀟最后搭建了一個亭子想要放到《快樂的花園》中,但遭到了設計圖紙的糖糖的拒絕,最后把亭子拆掉了。由于設計圖紙的加入,為了提升設計圖紙的作用,教師會鼓勵幼兒搭建與設計圖紙一致的搭建作品。而在教師的影響下,幼兒會潛移默化的認為只有與設計圖紙保持一致的作品才是成功的作品,為了獲得肯定與鼓勵,糖糖拒絕出現設計圖紙上沒有的建筑。瀟瀟的創造行為在此過程當中收到一定打擊,由此關注到設計圖紙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幼兒的創造表現。
二、思考與跟進
為了解幼兒的真實需求,筆者通過觀察分析幼兒的游戲行為,慎重地提出針對性的策略,并對目前的開展情況做了以下思考:
(一)搭建作品要求與“設計圖紙”保持一致,對幼兒搭建能力是“發展”還是“阻礙”
1.對部分缺乏目的搭建的幼兒有促進作用。
設計圖紙的加入讓幼兒在搭建中更加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對于搭建物體形態需要用到的材料都更加清晰明了。在上述案例當中,瀟瀟和辰辰加入糖糖的“快樂的花園”搭建,并且很快的明確了搭建分工,這些都歸功于設計圖紙。同時設計圖紙的加入,讓幼兒的目的性合作行為增加。所以一些搭建能力較弱或者不滿意自己的設計圖紙的幼兒會主動參與到他人的搭建游戲當中,在合作過程中也可以收獲新的搭建技能。
2.確實存在“設計圖紙”阻礙幼兒創造力發展的情況。
設計圖紙加入后,教師會引導幼兒根據設計圖紙進行搭建,盡量保持一致性。在案例中,瀟瀟提議可以在花園里再搭建一座涼亭,就生活經驗而言,花園里設計涼亭是非常合理的。但是糖糖直接拒絕了瀟瀟的提議,并且還把搭建好的涼亭拆掉了。原因是糖糖認為“設計圖紙”上沒有所以不能搭建,由此可看出設計圖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糖糖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因為糖糖的搭建思維也影響到瀟瀟。由于學前兒童的思維特點,幼兒的許多奇思妙想就是在搭建過程當中突然產生的,而大班幼兒搭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更強,為了保持設計圖紙與作品一致,通常會放棄多樣的想法。
(二)面對未根據“設計圖紙”進行搭建的幼兒教師該如何指導
1.觀察記錄幼兒搭建情況決定是否介入
教師是游戲的觀察者和引導者,在幼兒搭建過程當中,教師是否介入何時介入是考驗教師教育機智的關鍵。教師要觀察和分析幼兒的搭建行為和游戲體驗,每次幼兒搭建過程都是教師觀察記錄的時候,如果出現幼兒設計圖紙單一,搭建方式單一,教師應該以同伴的方式加入其中。展示相對復雜的搭建技能,讓幼兒參考模仿。如果出現幼兒漫無目的、隨意搭建,甚至導致搭建半途而廢的情況,教師可以介入其中引導幼兒根據設計圖紙將其搭建出來,加強初期幼兒搭建的目的性和計劃性。面對一些合作搭建幼兒或是搭建能力較強的幼兒,教師不應當嚴格要求幼兒的搭建作品與設計圖紙保持完全一致性。
2.側面引導幼兒關注“設計圖紙”的可變性與一致性
“設計圖紙”是為了促進幼兒的目的搭建,增強幼兒的搭建水平而設計的環節。并且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幼兒能更加明確建構的目標、更好的構思搭建的方法步驟、更好的堅持建構的預設目標對預設目標的達成性逐漸增強。[4]所以大班年齡階段這一特點也體現出加入“設計圖紙”后幼兒會出現要與搭建作品保持一致性的趨勢。為了促進幼兒這一趨勢,提升“設計圖紙”的作用,教師也會引導幼兒關注作品與圖紙的一致性。
但如果過度的強調幼兒作品與“設計圖紙”的一致性會導致限制幼兒創造力與想象力的發展。作為教師應該引導幼兒了解哪些情況下可添加或減少“設計圖紙”上出現的事物,如上述《快樂的花園》案例當中,瀟瀟搭建了糖糖在“設計圖紙”上沒有添加的亭子而引發了矛盾,但通過彼此協商最后以與“設計圖紙”保持一致為由統一意見把亭子拆掉了。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是主動的學習者,教師要關注幼兒的需求。[5]在此案例中,教師可以介入引導幼兒討論亭子加入是否符合《快樂的花園》,在“設計圖紙”上觀察比例是否有面積可以再添加亭子。將現實生活當中建筑需思考的內容初步引導幼兒關注和了解。
建構游戲的開展是一條漫長而有意義的路,需要教師與幼兒在實踐中共同探索,不斷反思調整。設計圖紙的融入使幼兒的建構游戲更加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但也需要教師細心觀察引導,并適時介入。充分發揮設計圖紙的效果,達到促進幼兒建構游戲水平提升的功效。
參考文獻:
[1]李立真.運用“心智繪圖”支持幼兒的主題建構游戲[J].2013,12.
[2]孔彩屏.提高中班幼兒建構區搭建能力的策略研究[J].理論研究.2013(11):97
[3]高杉自子.與孩子們共同生活——幼兒教育的原點[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70-99.
[4]劉陽.結構游戲中幼兒計劃性特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
[5]李玟蒂.昆明市Y幼兒園大班學習性區域活動中教師支持幼兒學習的個案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