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活動:食物的探險旅行
執教:楊佩文
設計意圖: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都喜歡出去旅游,每次旅游回來都想要把自己見到的,好玩的分享給老師和同伴們聽,結合孩子的興趣和需要,開學初期我班就開展了“快樂旅行”這一主題活動。隨著活動不斷地延伸,有一天孩子們拿了一本《肚子里的火車站》的繪本進行分享,食物真的會進入到身體里旅行嗎?孩子們對于這個問題充滿了好奇。這時,具體形象的動畫展示和動手操作的探索性活動就為大班的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向知識海洋的大門。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本次活動讓孩子們對消化器官的名稱、外部特征、主要功能和食物在體內消化吸收的順序過程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激發孩子探索人體奧妙的興趣。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食物的探險旅行的游戲活動,對探究食物消化的奧秘產生興趣。
2.通過消化系統拼圖、食物捉迷藏等游戲,了解口腔、食道、胃、小腸等消化器官的特點及主要功能。
3.通過聽、觀察、自主操作、拼圖、配對等方法,能正確說出消化器官的名稱,用較完整地語言講述消化器官的外部特征和主要功能。
活動重點:
了解口腔、食道、胃、小腸等消化器官的特點及主要功能。
活動難點:
能正確說出消化器官的名稱,用較完整地語言講述消化器官的外部特征和主要功能。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看過繪本《肚子里的火車站》,有操作平板電腦的經驗。
2.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食物的探險旅行》、人體探秘APP、電子白板、IPAD平板電腦、食物旅行線路拼圖(消化系統拼圖)、支架等
活動過程:
1.創設甜甜圈去探險旅行的情境,通過講述故事初步感知消化器官的名稱與外部特征。
(1)調動幼兒旅行的已有經驗。
指導語:小朋友們你們暑假都去了很多地方旅行,甜甜圈她也去探險旅行了,去了一個很神秘又有趣的地方,想要跟你們分享,一起來聽一聽。
(2)利用多媒體課件,講述甜甜圈探險旅行的故事,初步感知消化器官的名稱與外部特征。
故事:小朋友們,我是甜甜圈,有一天,我得到了一張藏寶圖,然后我開始了我的探險旅行,首先我來到一個黑洞洞的地方,兩排鋒利的牙齒“嘎吱,嘎吱”地嚼啊嚼,把我弄得癢癢的,一不注意,我就被推到一根細細長長的管子里,在這里我像滑滑梯一樣,一直往下滑,哈哈,沒等我玩夠,我就滑到了一個大口袋里,它像一個磨子一樣不停地蠕動,我不停地轉呀轉,真好玩。之后我又來到了一段小管子里,這里彎彎曲曲的就像一個迷宮。在這兒,我還不時地聽到“咕嚕咕嚕”的聲音。最后,我來到一根鄒巴巴的大管子里,里面都是臟東西,還臭臭的,我拼命地往前跑啊跑,呀,我終于出來了!
指導語:聽完甜甜圈的旅行故事,你們知道它去哪里旅行了?經過了哪些地方,名字叫什么?每個地方都一樣嗎?
2.通過完整欣賞視頻動畫、教師提問、出示圖片,了解消化器官的主要功能。
指導語:在旅行過程中甜甜圈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變化?我們一起看一看!
小結:黑洞洞——口腔,磨碎食物;細細長長的管子——食道,連接口腔和胃的通道;大口袋——胃,分泌胃液消化食物;彎彎曲曲的迷宮——小腸,吸收營養;大管子——大腸,臭烘烘,吸收水分。
3.幼兒自主操作《人體探秘》APP,鞏固了解消化器官的名稱、主要功能及進一步觀察食物消化的過程與順序。
(1)教師利用西沃助手實時同步講解示范操作APP。
指導語:聽了甜甜圈探險旅行的故事,其他食物羨慕極了,它們也想去身體里旅行。①可以選擇你喜歡的食物,拖動,從哪里進入?②可以用手指上下撥動屏幕放大;③右下角這里有個魔法開關,往左邊滑動就能夠透視看里面;④點擊2下你想要的觀察的地方,他就能夠變得更大更有利觀察;⑤點擊右上角“—”,返回,可以再次選擇。記住哦,食物他們喜歡葷素、干濕搭配著一起去旅行。
(2)幼兒自主操作APP,探究食物進入各個消化器官的過程與順序,正確拼出食物旅行路線圖(消化系統的拼圖)。
指導語:請你們仔細觀察食物經過了哪些地方,順序位置是什么?食物發生了什么變化。了解以后請你們以小組的形式共同拼出食物旅行線路圖。音樂響起請回到前面的小椅子上。現在請你們選擇一臺IPAD,開始食物的探險旅行吧!
小結:與幼兒一起校正檢驗路線圖:食物從口腔進入,經過食道,到達胃部,來到小腸再到大腸,最后排出體外。其實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把它們按這樣的順序放在一起,就成了人體的消化系統。
4.游戲鞏固:食物捉迷藏
利用多媒體課件,設置5類食物捉迷藏的游戲,檢驗和鞏固對消化器官的認識。
指導語:食物謝謝你們幫助他們去旅行,現在它們想要跟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你們能找到它們躲在哪里嗎?來試一試吧!
小結:你們把它們都找出來了,太厲害了,食物有一個秘密要告訴我們:每種食物都能帶給我們人體不一樣的營養,所以要葷素、干濕搭配;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吃,不挑食,不暴飲暴食,這樣我們身體才會越來越健康,越來越強壯!
5.結束活動
指導語: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了食物在人體消化系統探險旅行的秘密,和食物玩了捉迷藏的游戲,讓我們回去把這個秘密分享給其他小朋友吧!
活動延伸:
區域游戲:進一步鞏固、理解各消化器官的外形特征、功能用途等。語言區:投放相關繪本、立體故事盒;科學區:食物棋、消化器官拼圖;美工區:消化器官手繪圖。
活動總結與反思:
1.教學活動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的大主題快樂旅行貼近幼兒生活,有生活經驗的鋪墊,而食物的旅行這一活動來源于孩子探索時產生的問題,他們對于這個問題有充足的好奇心,興趣濃厚,而這一活動的主題足夠新穎。所以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我考慮的有以下幾點:
(1)活動的領域選擇,最初選擇是健康領域,但是發現設計為科學領域活動更加完整流暢;
(2)為了增強趣味性和調動孩子的參與性,游戲情景貫穿整個活動;
(3)APP的選擇,要選取一個契合的APP軟件(能觀察完整消化系統,也有單個消化器官放大效果),自己試玩了許多的APP,最后選取了《人體探秘》這一APP,滿足了我事先設想的要求;
(4)活動的環節與教育教學策略的設計,首先創設情境,設置懸念,結合PPT課件故事導入(從孩子們好奇心入手——“甜甜圈到底去哪里旅行了?”);觀察法(用孩子的眼睛去發現——食物在人體里的消化過程);操作法(以孩子喜愛的操作形式展開——自主操作《人體探秘》APP,直觀、形象地感知食物旅行的順序);游戲法(通過消化系統拼圖、食物捉迷藏的游戲檢驗鞏固對消化器官的認識)等等。
活動內容有趣,由淺入深,從感知到體驗,并把科學知識與健康、語言等領域內容進行有機地整合,給孩子開創了廣闊的學習空間。
2.學生學習環節行為的思考
整個活動過程孩子的積極性很高,學習的有效性比較強,能夠積極舉手回答問題。
孩子自主操作比較流暢,臉上都流露出開心的笑容,還會與旁邊的同伴進行溝通交流,互相幫助;
分小組進行拼圖時,充分發揮了幼幼合作的力量。
最后的游戲環節,設置了5種食物捉迷藏的游戲情景,孩子十分感興趣,但是由于只有5次機會,所以有些孩子沒有操作體驗,可以最后一個一起回答。
3. 技術創新
運用了PPT、音頻、視頻、超鏈接、西沃助手等多種新媒體和新技術的功能完成了現實不能完成的操作,比如透視消化系統的運行,局部放大消化器官進行觀察......利用孩子感興趣的新技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整個過程孩子參與度非常高,興趣很濃厚,積極性很強,在集中教學部分師幼互動也比較多,在自主操作和小組操作時也有充足的幼幼互動時間,但是在提問的語言上還可以更加精煉和有針對性。
4.不足:
(1)《人體探秘》APP的不可控性,有許多的細節功能,孩子只要點到了就會偏離活動主線,但是操作時間有限,不能給予更多充足的時間讓孩子去探索發現,示范環節做了要求,但是有些孩子還是點擊會進入到別的功能界面。
(2)在總結完整的消化系統的環節,可以讓孩子用手指一指、比劃消化系統在身體的那個部位,從活動過渡到生活。